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双版纳站长网 (https://www.0691zz.com.cn/)- 数据计算、IT业界、服务器、教程、云日志!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水星就在太阳的眼皮子底下,为什么现在都没有被太阳吞噬?

发布时间:2023-07-13 09:31:3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   作为八颗行星之一的水星靠近太阳,其最近点的距离仅为4600万公里,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星处于太阳的直接影响之下。自从冥王星被踢出大行星之后,水星就地成为了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事实上
  作为八颗行星之一的水星靠近太阳,其最近点的距离仅为4600万公里,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星处于太阳的直接影响之下。自从冥王星被踢出大行星之后,水星就地成为了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事实上水星确实很小,其直径只有4878公里,甚至还比不上太阳系中的某些卫星,比如说木卫三的直径就有5262公里。
 
  一颗“个子”如此小的行星,运行在离太阳那么近的位置上,似乎很容易被太阳的引力吸过去,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那么问题就来了,水星那么小,离太阳又那么近,为什么至今都没有被太阳吞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看看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的运行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很有规律的,具体表现在距离太阳越近,行星公转的速度就越快。
 
  观测数据显示,海王星平均公转速度只有5.43公里/秒,天王星次之,其平均公转速度就要高一些,为6.81公里/秒,而土星、木星、火星、地球以及金星的平均公转速度分别为9.64公里/秒、13.06公里/秒、24.13公里/秒、29.78公里/秒和35.03公里/秒,到了水星这里,其平均公转速度已经高达47.89公里/秒了。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天体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会一直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中的一种是太阳的引力,它的作用是让行星向太阳坠落,而另一种则是“离心力”,它由行星的公转运动产生,其作用是让行星远离太阳。很明显,当这两种力达到平衡的时候,天体就会稳定地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不会被太阳吞噬。
 
  需要注意的是,“离心力”是为了让牛顿运动定律能够在旋转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使用而引入的一种虚拟力,它其实是惯性的体现。“离心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mω^2r来计算,其中ω代表物体的旋转速度,而m和r则分别代表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可以推断出来的是:在公转速度更快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离心力也会增强;而这种力量对于避免被恒星吞没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水星当然也是属于这种情况,虽然水星那么小,离太阳又那么近,可以说就在太阳的“眼皮子底下”,但是由于水星的公转速度很快,所受到的“离心力”也就很强,因此它就可以稳定地围绕着太阳公转,至今都没有被太阳吞噬。
 
  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当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受到的“离心力”比太阳的引力大时(公转速度较快),它就会远离太阳,此时它的公转轨道半径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其公转速度减慢;而当它受到的“离心力”比太阳的引力小时(公转速度较慢),它就会向太阳靠近,此时它的公转轨道半径就会减小,从而导致其公转速度提高。由此可见,这种动态的调整能够让这两种力最终达到平衡。
 
  除此之外,在早期的太阳系里还有一些情况发生,比如说假如某个天体的运动方向刚好是对准了太阳,或者它的公转速度非常低,即使是降低了轨道也无法换来足够强的“离心力”,那么它最终就会被太阳吞噬;而假如某个天体的速度极快,那么太阳的引力就无法束缚住它,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天体就会直接飞出太阳系。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天体,由于它们的质量很小,其运行轨道很容易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干扰,因此它们中就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不守规矩”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它们没有足够的速度离开太阳系,那么等待它们的命运,就很可能是被太阳吞噬。因此,人类必须想办法保护地球,避免它受到太阳的伤害。

(编辑:西双版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