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最后一公里——数据可视化的分析
今年以来,大数据是整个IT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特别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把大数据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往往是空有海量数据而无实际使用价值,更不要说帮助管理者进行业务决策。
云智慧作为一家专业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商,常年与客户的各种IT数据打交道,我们是如何看待大数据的呢,又是如何让大数据对企业的业务决策产生价值的呢?请看云智慧高级产品经理Fox对于大数据的最后一公里——数据可视化价值的思考。
什么是大数据
选择分享这个主题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在云智慧所负责透视宝产品工作,以及Fox(以下为第一人称)与父亲的一次简短交流。
我父亲是一个公务员,他每天有一个爱好是看新闻联播,经常新闻中会提到大数据,偶尔会问我什么是大数据?国际上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是不是很难懂?
有个段子可以帮大家生动的理解大数据,林彪带兵打仗的时候有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用小本子记下所缴获的武器种类、数量等数据,乐此不疲,而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有一天,在又一次遭遇战后,士兵在给他念缴获的武器数量时,他突然叫停,然后兴奋地指出,这次遭遇战很可能遇到的是敌人的指挥部队。原因是,这次缴获的小枪与大枪的比例高于普通的战斗,小车与大车的比例以及军官与士兵的比例也都高于平均,因此他得到了这个结论。在这个数据的指导下,部队一鼓作气,追击逃脱的部队,成功的把敌人的指挥官抓获。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就能生动的理解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无论多数企业或个人是否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真实存在,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分析被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采集、统计、分析、呈现,而数据呈现即数据的可视化,被称为大数据的最后一公里。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已经被国家列入十三五规划,提倡开放,共享。开放共享的背后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接触和进入大数据领域,企业不再为数据资源的垄断发愁,因为一切都是开放的,如何获取数据将不再是问题,困难在于数据有什么价值,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数据的价值直观而清晰的表达出来。
我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设计中的设计》,里面提出一个概念叫视觉对话。如果要两个语言、文字不通的陌生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他们一定是用最简洁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进行交流,这就是视觉对话。
其实这也正是数据可视化的本质,通过可视化图表将用比文字快10倍的速度将陌生的读者带进门,大数据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数据可视化的崛起。作为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展现环节,数据可视化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借助图形化的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
一方面,数据赋予可视化以价值;另一方面,可视化增加数据的灵性,两者相辅相成,帮助企业从信息中提取知识、从知识中收获价值。
为什么要做数据可视化
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拥抱数据可视化?是什么趋势在驱动可视化,换言之为什么企业变得更具视觉性?
我们首先澄清一点,数据可视化绝对不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穴居人类就将岩画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而目前我用过最牛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就是Excel。
和5年前相比,企业对于数据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原因很简单,数据实在是太多了。正因为信息大爆炸,才会造就Google和百度这两家以IT信息检索为核心业务的搜索引擎巨头。
而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又与传统互联网时代截然不同,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传统互联网的3倍,使用频率是传统互联网的5倍,因此我们说这是一个15倍于传统互联网的市场。大数据的概念在最近两年越来越热,我们可以看一下来自Aigra的大数据图表,就可以知道在互联网上一分钟内会产生的内容是多少了。 (编辑:西双版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