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模拟C端项目“医疗魔方”为例,剖析产品设计流程
五、设计阶段1. 原型梳理接到产品原型时,应快速看一遍原型及文档说明,用脑图梳理出用户所触达的路径,为用户排除障碍。同时也能对页面进行统计,评估设计所需工期给产品和项目。 以下用其他项目示例,将原型图中的编号与页面按照模块梳理,编号与设计稿中的编号一一对应,方便开发查阅(图中销售平台的编号没对上,是因为当时页面有调整,我懒得改脑图了,大概意思明白就好。) 脑图工具推荐:百度脑图、Mind master 2. 了解业务目的及明确北极星指标业务目的,也就是前面原型阶段所呈现的内容。 如果有条件的话,设计师应该多和产品经理沟通,了解产品当前阶段的目的、北极星指标、产品对于用户的意义等。 3. 用户研究与用户画像如果所在的公司产品没有给出用户研究的信息,设计应该有自主研究的意识。 产品还没推出市场,可以先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推导。先针对竞品进行分析,在百度指数、360数据平台、七麦数据等查询竞品的用户数据。假定这部分用户就是你当前产品所针对的用户群体,建立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应包含以下维度:基本信息、工作背景、心理性格、互联网使用习惯、目标产品的态度/观点/习惯等。 针对医疗魔方项目,设计成员对比了阿里健康、丁香医生、好大夫、平安好医生、微医五个产品的用户数据,初步获得以下用户信息:
具体的用户画像可在各设计成员的项目分析中查看,点击文末给出的设计团队主页链接。 在产品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会获得更准确的用户数据,建立用户画像会更精准。等到该阶段,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研究用户,即发现用户差异点、三项基础数据交叉对比、用户分类及差异点分析。此方法暂不适用现阶段的医疗魔方,所以不详述。 4. 根据用户旅程图确认设计发力点这个方法是由增长黑客中的对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延伸过来的。 在产品中,优先级排序评估的五个维度是:它对于完成阶段有多重要?多少用户会使用它?它的使用频率高吗?它能给用户带来多大的价值?它存在风险吗? 在这里我把五个维度调整为:
每项里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前4项的总和减去第5项,得出最后的总分。 总分较高的功能点应重点留意,考虑在设计上能否为功能点赋能,而有负面印象的功能在设计中则需要弱化。 这个方法适用于遇到没有明确表明要重点设计哪些地方的原型时,可以粗略评判设计的重点。 越多人参与到评分中,得出的结果越客观。本次的设计训练是内部进行,因此由三名设计师分别作出评估后进行讨论,再次确认。 (编辑:西双版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